中国纺织品网手机版 » 知识 » 坯布知识 » 正文纺织要闻 国际纺织 企业新闻 纺机设备 市场行情 行业研究 家用纺织 纺织科技 纺织贸易 人物访谈 中国轻纺城 政策法规 展会新闻 纺织知识 

外贸纺织品外观质量检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纺织品网   tex.org.cn   日期:2012-09-03

    纺织品外观质量检验过程控制应该从检验人员、检验设备、检验环境、检验方法和检验对象等诸方面进行。而作为贸易公司在染厂的代言人,染整跟单员通常必须首先熟悉纺织品检验的一般步骤。

1 检验内容

    纺织品外观质量检验是从颜色的准确性开始的。其检验流程如下:检验颜色的准确性;检验织造疵点、原料疵点、前处理疵点、染色疵点和整理疵点,按照标准要求决定是否吊线放码、开剪降等或拼匹。当颜色准确性检验当出现较大争议时,可根据电子测色配色系统的测量结果解决争议。

1.1 原料疵点
    原料的条干不均匀,有明显的大肚纱、胖瘦丝、接头过多、纱结、异性纤维、网络丝不良、氨纶包覆丝质量不过关、混纺纱混合不均匀等等,都可能引起织物降等。影响纺织品外观质量的各种原料上的毛病都属于原料疵点。能够通过检验人员的修补达到提等的目的,必须让检验人员进行必要的修补。因原料质量不好而引起的纺织品成品质量大幅度降等现象时有发生,主要是因为匹样确认和缸样确认时没有把成品外观质量检验放在重要位置,同时有些颜色不便于发现原料方面的质量问题。在修补过程中,修补方法必须可靠,不允许在修补过程中损坏织物表面,产生新的无法修补的疵点,进而严重影响纺织品外观质量。有时某种外观疵点在没有被发现之前,全体检验人员很容易忽视此类疵点。当客户在船样上找到这种疵点并提出修补意见时,很有可能这一订单的所有产品已经完成了检验和包装工序,重新返工所带来的检验现场的混乱是可想而知的,给全体检验人员工作热情上带来的打击远比返工给她们体力上造成的打击大得多。染整跟单员此时需要挺身而出,耐心地做好全体检验人员的思想工作,在保证产品交货期的前提下保质保量地完成返修工作。在返工的同时尽可能地保护包装箱不受损坏。

1.2 织造疵点
    无论是哪种织造设备,都会产生织造疵点。产生织造疵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设备本身、原料方面、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操作者的技术水平、织物的组织结构等等都会造成织造疵点。以机织物为例,断经断纬、缩纡缩纬、停车痕、纬档、接头、错经错纬、嵌条经纱或纬纱错位、纬密过密或过稀、布边松懈、卷布轴松动、上机门幅过窄、组织结构错误等等,都属于织造方面的常见疵点。上述的各种织造疵点有些是可以修补的,有些是无法修补的。对于那些无法修补的织造疵点可以采取吊线让码、开剪拼匹等方法提高产品等级。对于严重的长度较大的疵点必须开剪处理。

1.3 前处理疵点
    不同品种,前处理疵点的特点也不尽相同。对于全棉或涤棉漂白织物来说,白度是否合格显得非常重要。对于涤纶强捻织物来说,碱减量加工以后的强度问题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而对于进行烂花加工的涤棉产品、生物酶抛光处理的磨毛棉织物和莱赛尔织物来说,强力损伤问题仍然是重要问题。有时前处理工序的疵点在本工序加工时无法发现,比如说涤纶减量织物减量后出水不净染色后织物表面就会产生黄斑。棉织物退浆不净就会在染色后的织物表面产生“浆头迹”,煮练不净就会在织物表面残留棉籽壳等等。对于缺乏经验的检验工来说可能会把这些疵点一股脑地全部当作染色疵点。但是,反过来说,无论是前处理疵点还是染色疵点,检验人员发现这些疵点都应做出适当处理,这对于产品外观质量检验才是最重要的。

1.4 染色疵点
    对于纺织品检验来说,发现染色疵点相对简单。染色疵点在织物表面上具有有别于底色的颜色和不规则外形等特点。色点、色斑、色迹是最常见的染色疵点。发现这些疵点并作出明显标注,按照检验标准进行适当处理,是检验染色疵点的基本要求。在染色过程中很有可能因各种原因造成织物的堵缸或断头,特别是堵缸会对纺织品造成极大的伤害,在织物表面产生诸如“鸡爪印”或被萧山人称为“郁刹污”的疵点。此类疵点很难回修。有时有些仿毛品种因原料特殊,在染色降温阶段因冷水加入过快也会在织物表面产生大量类似于“鸡爪印”的疵点。这类仿毛产品在脱水时如果织物过多或脱水时间过长,也会在织物表面产生上述疵点。关于织物表面的“细花”类疵点需要引起检验工的特别注意。发现此类疵点应及时与染整跟单员汇报,由跟单员根据疵点的严重程度决定对此类次品的检验方式。

1.5 整理疵点
    由于整理的多样性,整理疵点也呈现出多样性。对于进行外观整理加工的纺织品来说,磨毛整理、拉毛整理、生物酶抛光整理是比较常见的加工方式。绒毛的长度、密度和均匀度是检验上述三种整理质量的主要指标。而对于全棉织物的树脂整理,织物的强力损伤问题也不容忽视。对织物的功能整理,无法通过外观检验获得令人满意和信服的检验结果。而对于大多数织物都要进行加工的柔软整理来说,在外观检验方面有两点需要引起特别的注意。第一就是是否“拔丝”或“劈裂”,第二就是织物表面有无“硅油斑”。纺织品柔软整理时大多通过浸轧柔软剂来改善织物手感。柔软剂在织物上含量过多,会明显地降低织物经纱或纬纱之间的摩擦系数。在外力作用下,经纱可以沿着纬纱发生比较明显的位移,在织物表面产生“拔丝”或“劈裂”现象。目前使用较多的是有机硅系列柔软剂,此类柔软剂多为乳化液,当加工环境的温度过高或柔软剂乳液在工作现场存放时间过长时,柔软剂会出现破乳现象。如果柔软剂出现破乳以后没能被及时发现而继续使用,就会较多地黏附在烘干机、定形机或轧车的各种滚筒上。这会对后续加工的浅色的纺织品造成严重的黏辊现象。浅色织物黏辊以后就会在织物表面产生大量的“柔软迹”。“柔软迹”可以回修,但回修时如果方法不当,会对织物表面产生更大的“污染”。

2 检验场地

    检验场地基本可以分为待检产品区域、检验区域、次品堆放区域、回修返工产品堆放区域、正品堆放区域和产品包装区域。有些工厂产品包装区域可以另设场地,但大多数工厂内部产品检验场地内都设有产品包装区域。检验场地是产品检验车间的主体,光线柔和,阳光不直射,保持良好通风,场地相对密闭,安全通道相对宽敞,是对检验场地的基本要求。同时,检验车间设有两个大门便于产品的运输和最终成箱的产品装入集装箱。
2.1 待检区域
    待检区域主要用来堆放还没有检验的产品。待检区域可以设置在检验场地内部距离检验车间大门不远,同时距离检验区域也不太远的位置上。待检产品的堆放必须不能直接接触地面。用大型塑料车斗或用液压滑轮车可移动的垫有木架的装置装载染整加工成品,可以极大地减少检验过程造成的对织物的粘污。
2.2 检验区域
    检验区域一般在检验车间的中央部位,主要由检验工作台和照明系统两部分组成。返工返修织物用的退卷支架和检验用的辅助工具必不可少。工作台的宽度应该在160cm左右,太宽或太窄都会影响产品检验效率。工作台的高度在80cm到90cm之间,高度过高,检验员无法修补位于产品中部的疵点。
    高度过低,检验员会因检验中操作姿势不当而引起过度疲劳。放大镜、镊子、锥子、修剪用的小剪刀和开匹用的大剪刀等辅助工具都必须由检验组长负责保管,工作结束后放入工具箱内。照明装置必须顺着检验工作台的走向延伸。照明装置的高度必须适中,过高影响照明效果,检验工作台台面亮度不够。过低可能会经常碰撞检验者头部,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照明系统的开关可以单独设置,如果照明系统的开关就设置在检验台上部的照明系统旁边,也有可能引起安全事故。
2.3 次品堆放区域
    次品堆放区域可以设置在检验车间内部的角落里。当次品的总量达到一定数量时,可由贸易公司主管指派专人联系专门作收购次品的前来看货。以2%计,10000m的订单允许有200m的次品。一个中型的贸易公司每个月的订单数量应该在15万m左右,那么每个月产生的次品数量在3000m左右。一般情况下外贸产品次品销售价格在5元/m左右,那么对于贸易公司来说,每个月3000m次品可以产生15000元的营业外收入。这些收入基本可以支付每个月产生的纺织品检验费用和打卷费用。

2.4 回修返工产品堆放区域
    对于纺织品来说,回修或返工的意义略有不同。回修是通过一定的工艺流程和工艺要求重新对产品上存在的不足加以弥补或改善。对于在染整加工中出现的可能通过重新加工加以弥补或改善的疵点,可以采用回修的方法。而对于那些无法通过回修加以弥补或改善的疵点就只能采取返工的方法进行加工。通常使用的返工方法就是改色。由于纺织厂在加工中产生的疵点,有些是可以通过染整加工的返工方式改善这类疵点的存在方式。对于此类返工,贸易公司应该再次支付染厂的染整加工费。而对于那些因染厂本身在加工中造成的染整疵点的返工,贸易公司没有理由再次支付加工费用。回修或返工之前,染整跟单员必须请染厂的生产主管对产品上的疵点类型进行必要的确认。回修返工产品的摆放可以分两步走。首先,检验工发现需要返工回
修产品后需要得到检验组长的确认,确认后在纺织品吊牌上注明疵点种类,并放入位于检验工作台旁边的返工回修专用布车。检验车间的装卸工定期收集这些需要返工回修的纺织品,集中堆放于回修返工产品堆放区。染整跟单员定期与染厂生产主管商议,安排此类产品回修或返工。

2.5 正品堆放区域
    按照客户提出的检验标准,检验合格的产品为正品。在检验车间内部,随着待检产品数量逐渐减少,正品数量就会逐渐增加。因此正品堆放区域需要较大面积。正品堆放区域应该距离产品包装区域较近,否则可能会引起产品检验时检验车间内部的混乱状况。随着正品堆放区域逐渐扩大,产品包装工序必须进入工作状态。否则也可能造成检验车间内部过分拥堵。正品堆放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纺织品堆放高度必须合适,也要考虑必须留出必要的安全通道。

2.6 产品包装区域
    产品包装工序是纺织品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为了便于产品装箱,包装区域可以设置在距离检验车间大门较近的地方。但是决不能因为距离大门较近而发生成箱的纺织品曝晒、淋雨、浸水等现象。
    检验车间大门外的排水系统必须能够正常工作,否则,一旦发生成箱纺织品浸水现象,后果会相当严重。正  品装箱后叠放的高度不宜过高,底层需垫有木架,包装区域需留有安全通道,便于成品最终装入集装箱。对于检验人员的基本要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1 文化程度
3 检验人员

    文化程度过低,在理解客户要求时可能会出现较大偏差。检验员必须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对于正规的为客户提供优良服务的染厂检验车间来说,检验员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要求并不高。但是对于那些工作勤奋、任劳任怨的年龄偏大的农村女性来说,这个条件就显得相当高。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系统培训以后,那些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的农村中年女性检验员会完全胜任纺织品检验员的工作岗位。
3.2 年龄
    年龄偏大以后,劳动者的体力和精神状态都会出现明显的衰退现象。究竟哪个年龄段的劳动者更适合作纺织品检验员,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在不同区域,劳动者年龄结构有较大差异。一般情况下,45岁以下的劳动者都可以胜任纺织品检验员工作岗位。这个岗位对于检验员的视力要求较高。无论是近视镜还是老花镜,戴眼镜做检验员数量不多。
3.3 性别

    通常女性作检验员比男性有更多的优势。女性的耐力明显优于男性,而纺织品检验工作就需要良好的耐力。同时,在检验过程中经常需要对纺织品进行修补,女性也就比男性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基于以上两点原因,女性更适合做纺织品检验员。
3.4 身高
    身高过低无法进行宽幅产品中间部位疵点的修补。身高在150cm以上的具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健康女性都可以胜任该项工作。身高过高,可能在检验过程中检验工的头部会经常磕碰检验台上方的照明系统,引起安全事故。
3.5 培训

    对于检验人员来说,系统的培训是非常必要的。培训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集中面授,实际操作,培训员工相互检查,口试,笔试等形式都是有效的考核方式。对于文化程度偏高,理解能力较强,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较丰富的检验人员,可以任命她们做检验组长。而对于那些文化程度偏低,动手能力较强,能通过实践操作考核,经过系统培训可以胜任检验工作的人员,就可以发放检验员任职资格证书,准许其上岗。

4 检验方式

    手工检验是我国目前纺织品检验的主要方式。两人一组,在确定纺织品正面后对纺织品进行检验,实践证明,这种检验方式生产效率较高,而且可以完全满足客户对产品的要求。

5 检验设备

    除检验工作台和检验辅助工具外,检验车间内部必须有全自动产品检验设备。此类设备主要用来进行客户或检品公司的复检。国外客户通常十分看重此类检验设备,对于我国传统的检验方法不以为然。实际上,我国传统的人工检验方法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和很低的产品检验漏验率。在自动的产品检验设备上检验纺织品,比较适合大宗的常规产品的检验,不适合新型面料的检验。如果检验速度过快,在自动检验设备上检验纺织品的漏验率将会明显上升。自动检验设备也比较适合于精纺呢绒产品的检验。究竟选用什么样的产品检验方式和检验设备,不仅要看产品的类型,还要看本厂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凡是适合于企业发展的检验方式和检验设备,只要能够满足客户要求,就是有效的。

6 检验标准

    对于具体的产品来讲,外观检验属于产品标准中技术条件的有关内容。由于纺织产品千差万别,新产品不断涌现,所以产品标准大多是企业标准。对于具有地方特色的某类纺织品,其产品标准以地方标准的形式出现,机会并不多。而对于那些相对成熟的纺织品,则以行业标准居多。而在纺织品方面的国家标准中,纺织品的产品标准数量并不多。所以,在产品检验过程中,一旦有相关的地方标准、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作为企业来说,必须采用更高级别的产品标准。当企业为加强产品质量而制定一系列高于地方标准、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的质量指标时,企业标准就会成为水平最高的标准。所以说,无论采用什么标准,标准的级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企业采用的标准,其中的质量指标较高而且合法才是最重要的。

6.1 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是国内的质量指标水平最高的标准,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新的标准替代老的标准。国家和地方的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各行业协会都有专家负责跟踪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品标准的发展和变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行业协会和业内专家十分关心纺织品类的各种检测方法标准。而且此类标准中的国家标准大多等同采用了相关的国际标准。我国的国家标准用大写的汉语拼音“GB”来表示“国标”,国标就是国家标准的简称。国家颁布的产品标准具有强制性。有时候国家还会发布一些推荐标准,以便于企业跟踪本行业国际前沿的发展趋势。此类标准用大写的汉语拼音“GB/T”来表示。当企业一旦采用国家级的推荐标准以后,对于企业来讲推荐标准就自动升级为强制标准。

6.2 行业标准
    对于纺织工业来说,原来的纺织工业部颁布的部颁标准就是行业标准。自从纺织工业部转变成国家纺织工业总会以来,纺织行业的行业标准大多以国家标准的形式发布。在新发布的纺织类国家标准中,技术方法和测量方法的标准越来越多,产品标准越来越少。这也正说明了纺织类产品的多样性越来越明显。

6.3 地方标准
    以地名出现的纺织产品数量不少,但是纺织产品的地方标准却很少出现。例如南通特产的蓝色印花布就是一种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纺织产品。但是该产品却没有地方标准,而只有企业标准。当一个行业的产品可以极大地影响或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时,业内人士才会关心此类产品的产品标准。如电子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标准,第三代手机的G3标准等等。作为行业的领跑者,有权力制定高水平的行业标准,以此提高本行业的准入条件,把竞争者远远地甩在后面。

6.4 企业标准
    在形式上企业标准处于标准水平的底端,但企业产品标准却在我国现行产品标准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以来料加工为主要生产形式的民营企业逐渐成为我国印染行业的主力军以后,印染企业所制定的企业标准数量急剧减少。在来料加工过程中,客户标准是唯一的标准。专业化分工的结果使得民营的中小型印染企业在技术上和管理上无法承担开发新产品的所有义务。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不断提高本行业产品标准的制定水平几乎是不可能的。
6.5 “四分制”标准
    所谓的4分制标准,最早是由美国人提出来的。由于美国在纺织品国际贸易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买家,再加上此标准执行起来简单有效,所以在纺织品国际贸易中此标准很快被大家所接受。总体上来说,4分制标准的基本含义就是:每100yd2内只允许扣28分。任何一个细小的疵点所引起的扣分不会小于4分,那么100yd2内细小轻微的疵点数量不能大于7个。当某个疵点的扣分大于4分以后,100yd2内允许的疵点数量必须下降。对于门幅为150cm的纺织品来说,100yd2的纺织品其长度只有55.74m。在不到56m长的纺织内允许有7个小的疵点,平均每隔8m就可以有一个小疵点,实事求是地讲,这样的质量检验要求不算太高。从多年外贸产品检验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外观质量检验中,纺织厂产生的疵点多于印染厂产生的疵点。在印染厂产生的疵点中颜色偏差较大占主要部分。
6.6 客户标准
    客户标准对于印染企业来说就是加工协议中的关于纺织品染整加工过程中的基本质量要求。而对于外贸加工产品来说,通过成品检验发现织造和染整加工过程中在织物表面留下的各种疵点,则是纺织品外观质量检验的主要目的。因此,在与印染厂和纺织厂签订加工协议时,应该实事求是,不可提出过分的质量要求。当贸易公司提出的过分的质量要求时,无论是纺织厂还是印染厂都不会轻易在这份加工协议上签字。

6.7 标准的选择与执行
    在贸易公司与国外客户签订加工协议以后,贸易公司就会转向国内寻找纺织厂和印染厂,作为完成加工定单的合作伙伴。贸易公司在与印染企业签订加工协议时,可以参照4分制标准,要求每8m之内只能存在两个以下细小的染整疵点。另外两个细小的疵点留给纺织厂。在检验纺织品外观质量时,选择4分制标准作为检验标准在实际工作中执行,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


收藏:  知识搜索  告诉好友  [纺织品论坛]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更多关于:
 
推荐图文
推荐知识
最新资讯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ICP备10008716号-6